變身網紅打卡地、主題民宿…山東閑置小院“活”起來 |
發布時間:2020-06-17 09:12:23 | 瀏覽次數: |
變身網紅打卡地、主題民宿…山東閑置小院“活”起來文章來源:新浪網 作者 齊魯壹點 大眾日報記者 張環澤 傳承原汁原味的文化,植入主題民宿、民俗體驗等鄉村新業態 閑置小院“活”起來 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,6月15日上午,記者走進了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李莊村“玫瑰小院”。 圖片據閃電新聞 院子里栽的全都是月季和玫瑰,花正開著。墻體是用石頭砌壘的,房頂鋪著青色的泥瓦,典型的魯南民居。推開門,卻別有洞天。客廳里擺放著傳統的明清樣式家具,8個房間全是現代化設施齊全的賓館標間。 村黨支部書記孫桂亭告訴記者,這個院子是村民孫士偉的,他常年在外做生意,房子年久失修,房頂都塌了,院子里長滿了雜草。村里實施“閑置小院復活工程”后,孫士偉將房子租給了村旅游合作社,開發民宿發展鄉村旅游。孫士偉說這個方法很好,不僅老房子修繕了,每年自己還能獲得1.6萬元租金。 離“玫瑰小院”不遠,有處掛著“左鄰右居”牌子的院子。58歲的房主王克花正在大門口納涼,照看著小超市。女兒都嫁出去了,剩下5間平房和一個大院子,空落落的。王克花跟丈夫商量,留下3間房子自己住,多余的2間交給了合作社。 經過改造裝修,王克花的2間平房變身為舒適的家庭房:樓上樓下,一張大床,兩張小床。 孫桂亭介紹,合作社流轉村民的閑置院落,有四種模式:征收、租賃、股份、共享。王克花選擇了共享合作模式,她把2間房屋交給合作社,合作社幫她建了小超市。 王克花很滿意,院子里有客人住,南腔北調,拉拉呱也不覺得孤單了。小超市除了賣些煙酒,還賣自家地里產的小米、桃子,每天有五六十塊錢的收入,比之前光種那點地收入多了好幾倍。 69歲的劉振鳳針線活在李莊村很有名,會做老人、小孩傳統樣式的衣服。在村非遺傳承所,她正在院子里的樹蔭下做針線活。 村民孫桂群到城里跟孩子過了,院子空閑著。合作社租賃后建成非遺傳承所,展示并銷售李莊村的柳編、虎頭帽、布魚等手工制品。 劉振鳳熱心又有手藝,合作社便聘她來管理傳承所。除了每月500元工資,加上出售自己縫制的沙包、毽子等,一月下來收入上千元。她說:“真是趕上好時候了,老物件越來越金貴了。現在不光不靠孩子養,還能添補他們幾個呢。” 李莊村東鄰棗莊市最大水庫巖馬湖,是個庫區移民村,村民靠種地和養魚為生。后來,水庫禁止網箱養魚,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。孫桂亭告訴記者,村里的閑置小院主要分兩種,一種是村民搬新房后留下的老房子,年久失修慢慢變成了殘墻斷壁;另一種是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房子,一般村民只有過年時回家住幾天,其余時間都是閑置狀態。 閑置久了,村莊越來越空心化,呈現出荒蕪景象。鄉村振興,必須讓閑置小院復活,壯大村集體經濟。2018年,在鎮黨委、政府領導下,李莊村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,在村民自愿前提下,盤活村民房屋使用權,發展主題民宿、民俗體驗等鄉村新業態,將閑置小院打造成業態小院。 鎮黨委書記田琨認為,盤活閑置小院,關鍵要有業態,要讓業態活起來。李莊村流轉13處村民院子后,統一規劃,特色打造,傳承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,植入鄉村新業態,真正讓每個院子活起來,富有生命力。現在,李莊村的業態小院有很多主題類型:石磨坊豆腐宴,讓游客體驗、品嘗、購買;油坊,讓游客眼見著飽滿的花生,壓榨出純正的花生油;辣椒小院,把火紅的辣椒加工成各種醬菜,成為熱銷的旅游產品,現炒的李莊辣子雞,讓人回味無窮;葫蘆小院,喝大碗茶,聽大鼓書,看莊戶劇…… 這里有景觀的看頭,有文化的說頭,有產品的賣頭,有再來的念頭,有農民的盼頭。李莊村復活的院子成了網紅打卡地,今年5月運營以來,高峰期一天游客達3000多人。據介紹,合作社最近剛流轉了3處閑置的院子,下一步計劃再流轉20處。 |
上一篇:巴中發布6條民宿精品游線路 下一篇:阿壩首批35家熊貓級標桿酒店民宿掛牌 |